海南分校

地址:海口市龙昆南路97-1号乾坤华源大厦3楼(海师旁边)电话:0898-66769773,66765954

地址:三亚市河东路66号碧海国际大厦14层华图教育(三亚市教育局旁)电话:0898-88898829,15248965304

地址:儋州市人民中路老百货大楼3楼(邮政天桥对面) 电话:0898-23331334

地址: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第二食堂3楼电话:0898-66272080

地址:陵水县文化路名豪对面第一个路口右转30米电话:0898-83314458 18789635889

面授课程网校课程视频课程|直播砖题库师资| 招考职位库试题 |微信微博QQ群师资|微信公众号:hnhtsydw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海南人事考试网 > 海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 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之道

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之道

2015-01-08 17:11 海南人事考试网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加QQ备考群 APP看视频刷考题 文章来源:海南公务员考试网

  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15576713

  1.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和核心考点

  申论成绩在短时间内完全可以提高,但是要科学认识申论的命题特点;申论命题的核心是考查考生从事公务员工作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几项基本能力。

  2.申论考试的特征和阅卷特点

  申论具备归纳性、辩证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的思维特点,具体表现为高、全、实、精等特点。申论阅卷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熟悉和把握申论的特征和阅卷特点是复习备考的方向和目标。

  3.申论备考技巧与策略建议

  大纲引领方向、思维决定成败、细节成就高分、备考关系重大。

  第一节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时间VS申论成绩

  笔者辅导公考申论多年,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申论成绩到底能不能短时期内得到快速提高。很多考生对此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以申论之难,成绩在短期内是无法取得重大的突破的。其实不然,无数考生的经验证明,只要方法得当,申论成绩完全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得到大幅度提高的。

  大家都知道“二八法则”,这是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由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发现的,也被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注意到,社会上的人似乎很自然地分为两大类,一类被他称为 “举足轻重的少数人”,另外一类则是“无足轻重的多数人”。前者在金钱和地位方面声名显赫,约占总人数的20%;后者生活在社会底层,约占80%。帕累托后来还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受二八法则的支配。根据这一法则,20%的努力产生80%的结果,20%的客户带来了80%的销售额,20%的产品或者服务创造了80%的利润,20%的工作能够体现80%的价值,等等。这意味着,如果你有10件工作要做,其中2件的价值比另外8件的总和还要大。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完成每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一两项工作的价值却是其他任何一项的5—10倍。

  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二八法则却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它强调“一分耕耘,多分收获”,只需要抓住重点,便可以获取不斐的成果。这个法则完全可以应用到申论应试中,考生朋友应该坚定这样一个信念:申论成绩完全可以在付出20%努力的情况下,获得80%的收益。换句话说,申论成绩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提高,取决于考生能否掌握申论之“道”和“术”,能否掌握属于申论的那“20%”。

  根据我的观察,很多考生总是容易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终日为80%毫无价值的事情而忙碌,为“无足轻重的多数事情”而奔波。他们总是忙于学习那些微不足道的、琐碎庸常的小技巧,总是忙于去生硬背诵一些鸿篇巨制的大文章,却不去深入总结申论应试的规律,不去提炼最核心的应试方法,不去锤炼自己的思路视野,以致贻误战机,得不偿失。在这里,我郑重提醒考生朋友注意,在申论备考中,你每天要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可能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但是,一旦你有效地完成了这些任务,掌握了核心的方法,它们带给你的回报也将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如果你可以做20%重要的事,就决不要纠缠在那80%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在复习备考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练习是属于那20%的高价值部分呢,还是属于剩下那80%的低价值部分?”有的同学可能心生疑问:“我怎么知道哪些是属于20%的部分?”笔者认为,对付申论考试考生无需搞题海战术,这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一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需要通过大量习题练习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但备考申论,一方面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锻炼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对规律的揣摩和技巧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前者,这也就是那20%的核心应试能力。只要能够把握申论测试的目的、性质和行文规律,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技巧,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申论成绩。

  切记,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久而久之,它都会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如果你的选择是先做那些没有价值的事情,那你很快就会养成这种习惯,在应考的道路上付出大量的毫无价值的努力。但是,一旦你真正开始着手进行那些意义重大的核心方法的学习和练习,你就会顺理成章地一直做下去,从而使自己的应试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焦点二:写作VS申论

  人们通常情况下会把申论考试理解为对人们写作能力的考查,认为申论考试就是纯粹的写作考试。这其实是关于申论考试最大的误区。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它无法靠简单的突击训练来获得迅速提高。在这样的认知逻辑下,人们便认为申论考试的准备与否无关紧要。对于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的、理工科背景的朋友们来说,申论成了永远不敢正视的痛楚;对于写作和表达能力都较强的、文科背景的朋友们来说,申论似乎成了势在必得的“利器”。实际上,这正是误读申论考试的两个极端。按照这种逻辑,很多人轻视对申论考试的准备,只注重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复习,热衷于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辅导班,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行测”的试题。实践证明,无论是对申论的惧怕意识,还是对申论的轻蔑意识都源于这种关于“申论就是纯粹的写作考试”的认知,这致使人们偏离了正确的申论备考方向,从而距离公务员的梦想越来越远。

  其实,2000年以后的申论考试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了,而是一种在阅读与分析材料基础上的集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案例分析题。申论考试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考试的内容就是命题作文,也就是单纯的写作考试。然而,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逐渐引入了西方发达国家文官制度中的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使申论考试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分析转变,考试的针对性逐渐加强,试题的指向性更加鲜明,审题难度降低,答题要求更严。现在的申论考试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考查考生的能力。考查的绝对不是单纯的写作能力,而是包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考查的也绝对不是单纯中文写作方面的积累,而是包括中文写作、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综合知识的积累。具体说,现代申论考试的题目主要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概括问题,二是提出对策,三是分析问题,四是贯彻执行,五是综合论证。这五部分考查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各有不同。题型主要测查能力内在各部分表达方式要求概括材料

  (写作知识)归纳思维能力总括句概述宏观、全面、流畅分述句说明中观、简要、准确提出对策与贯彻执行

  (管理学知识)发散思维能力职能部门说明明确、具体措施手段说明明确、具体定性定量说明明确、具体分析问题

  (哲学知识)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原因概述、议论全面、条理判断对策议论客观、明确点评现象议论全面、深刻综合论证

  (哲学、政治学知识)综合思维能力提出问题概述典型、精要分析问题说明简明、全面解决问题议论清晰、严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申论考试取得成功的前提首先不是依靠写作表达能力,而是依靠对材料的阅读概括和分析能力。简单来说,申论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用材料说话”。根据阅卷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把三成熟的材料通过消化加热到八成熟或九成熟,那么即使你具有作家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不可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这是因为申论考题的答案往往都来自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完全脱离材料的自由发挥。尽管,当前有很多申论文章的题目在设计时,往往给人以高考作文的错觉,但实际上,请大家注意,申论考查的绝不是简单的写作。例如,2011年国考副省级以上申论第5题要求考生以“黄河的精神”为主题,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1000字左右;2011年国考地市级第5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七,以乡村文化、乡村文明缺失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00到1000字。这些题目看起来很容易给人写普通议论文的假象,但是只要认真阅读题目的要求,就能发现这些题目都要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综合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而不是简单的议论文写作。2010年国考副省级以上的申论考题要求考生围绕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写一篇文章。在完成这篇文章时,如果考生没有养成辩证思维的能力,仅靠写作能力是不可能写好这篇文章的。

  实际上,大家都觉得很难的写作部分事实上却是最容易的。长期的阅卷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极其出人意料的事实:尽管写作能力的高低对申论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从总体来说,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大家的写作水平都差不多(当然不是差不多的好,而是差不多的“烂”。尽管,“烂”这个字眼有些刺眼,但这是事实)。拿40分的作文来说,70%以上的人得分几乎没有差距,基本都在20到25分之间。正是从这种相对平均的分数上来说,写作反而显得不难了。

  其实,申论考试中最难的是前面那些相对客观的题目,拿大家都觉得简单的概括题(20分)来说,通常有一半以上的人因为不得概括的要领,得分不会超过10分,有30%—40%的人得分不会超过5分。因此,这里不妨先提醒一下诸位,大可不必为写作能力一般而苦恼和痛苦,只要能掌握本书后面所介绍的关于解答前半部分相对客观型题目的技巧,申论一样可以得高分。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就解开了很多对自己写作自信的同学永远都想不通的谜——“为什么身边一些文采平平的人得分会比自己高?”

  正是因为申论考试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基于材料分析的案例分析,所以准备申论考试也就不是无章可循的,它有很多简单技巧和万能模式可供参考和使用。在本书后面的部分,我们会为你提供大量的“申论公式”。因此,我们复习备考时,必须使用“申论公式”,用解“行测题”或者“数学题”的眼光来看待申论考试,而不是从单纯写作的角度忽视申论成绩提高的空间与可能。

  焦点三:背诵猜题VS申论

  当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备考”不如“裸考”好,申论越考越倒退。曾有网友这样感慨:“申论难。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2007年土地问题,52分;2008年人与自然,47分;2009年经济发展,却硬生生地与前几年构成了等差数列。难道我越长越糊涂了?当我得知分数后,内心的难受无法形容。”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除去辅导班和辅导教材的误导、临场的失误、发挥的失常等原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恐怕是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忽视材料,脱离材料,过分背诵和依赖考试前的备考素材。应该承认,经过分析,有时申论考试的主题可以预测到。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预测到的只能是这个主题的一个或几个侧面和角度,只能对这个主题的背景作一些深入的了解,而不可能对这个主题具体的考查角度作出预测。事实上,这个主题可以有无数个可供考查的角度和素材,要想知道哪个角度是考查的切入点,如同预测骰子点数一样困难。以奥运主题为例,考查的角度可以从奥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奥运对国民素质提高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奥运引发的公共管理机制的改革等多种不同的角度切入。因此,背诵热点,猜题押题是没有用的。相反,背得越多,猜得越多,可能会更加限制你的思维,把你拖入思维定势的泥潭,从而不能自拔。

  之所以不能猜题押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前命题过程中,“反培训”的倾向也是很突出的。为了使公务员考试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命题专家往往是逆考生思维、逆热点而动的,擅长出其不意,推陈出新。例如:2010年的国考申论试题,其主题就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申论考查的宏观主题,意料之外的则是申论所涉及的具体素材。从主题来说,宏观上考查了科学发展观,中观上考查了生态文明,微观上考查了海洋问题。公务员申论考试,说到底,考查的热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科学发展观。在这次考试中,考生只要抓住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宏观主题,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而抓住生态文明的本质,即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就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个预测在第4版的《申论万能宝典》和《申论范文宝典》上都有比较充分的讲解。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次考查的主题还是意料之中的。近几年来,国考在命题时充分考虑了押题的因素,加大了反押题的力度,有意回避了经济危机、服务型政府等相关的热点素材,而是选择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作为考查素材,从微观的素材选择来说,这是意料之外的。从主题的层面来说,这次考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能死记硬背所谓“热点”,要对热点问题进行系统的逻辑梳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宏观的热点理论有深刻的、思维上的认识,对中观的国家发展战略有系统的、整体的把握,对微观的热点问题有感性的、兴趣上的了解。

  申论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考试,更确切地说是在梳理信息基础上的思维能力的考试。如果考生只是一味地背诵热点理论和现象,而不懂得从材料入手,基于材料,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灵活答题,反而脱离了材料,考低分就是非常正常的。而相反,很多裸考的考生,由于考试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对相关问题非常陌生,为完成规定字数的写作只能抓住材料这根救命稻草,拼命摘抄材料。尽管对材料的照搬照抄不可能得高分,但因为材料中隐含着相关问题的答案,抄材料的考生就有可能阴差阳错得个不错的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不要猜题押题,不是意味着不需要认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热点,只是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要注意理解和体悟,通过了解热点练好内功,达到规范语言表达,拓宽理论视野,训练分析能力的目的。

  焦点四:个性化考试VS申论考试

  有些人认为公务员考试是选拔个性化人才的考试,需要在申论考试过程中通过独到的观点、华丽的辞藻和旁征博引来展现个性,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其实,这种理解也是对公务员考试的一种极大的误解。不可否认,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但绝对不是个性化考试。

  首先,从申论考试本身的性质来看,可以说,申论考试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绝不是求新求异的个性化考试。为什么说申论考试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呢?首先,申论文章本身就是四平八稳的现代八股,具有平和、中庸、凝重、沉稳的风格,绝不需要凸显个性;其次,申论试题中的概括主要内容和提出方案对策部分通常都是根据阅卷老师商讨的标准答案进行评阅,具有统一的标准。论证部分的内容也是根据参考答案进行评阅,也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根据阅卷经验,从阅卷的过程来说,每个阅卷老师每天阅卷无数,日工作量大概是800—1000份试卷。试想,这么大的工作量,不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是万万做不到的。

  其次,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公务员考试不同于选拔副处级、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它选拔的是主任科员以下的普通公务人员,可以说是一种选拔“庸才”的考试。请注意,这里的“庸”丝毫不带有任何贬义的色彩,这个“庸”字是平和中庸的意思,“庸”不代表不优秀。实际上,在我的印象里,中庸反倒是一个带有明显褒义的词汇。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平和中庸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mean”,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庸”的意思,代表一种很大的美德。有个做公务员的朋友曾经调侃说:“在公务员的队伍里做事,讲的就是中庸之道。你是不能有自由个性的,要老实做人,低调做事。如果你圆融练达,谦恭谨慎,为人平和就很容易讨到多数领导的欢心。相反,如果你锋芒毕露、爱出风头,那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的劫数也就是你的命运。现在社会上流传‘20条潜规则’,例如‘领导的意见不能提’‘个人风头出不得’‘领导的看法是最大的看法’等,所以说,个性只能属于你的领导或上级。”尽管,这个朋友的话有些偏激,但是也不能说没有几分道理。毕竟,层级分明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最后,从个性化的影响来看,个性化的答卷容易出现过激的言辞和观点,使答卷偏离主题。或是思想偏激,或是立场错位,使答卷有发泄情绪、抵触社会之嫌疑。一旦出现这样的试卷,分数毫无疑问就会特别低。国家不会也不可能让一个对社会有抵触情绪的人来参与政府事务的管理,这样对党、对人民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焦点五:杂文VS申论

  很多人把申论文章当成杂文评论来写,想当然地认为,申论就是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性议论文。似乎观点越尖锐、辞藻越华丽、语言越整齐越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际上,对申论的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有很大的危害。也有很多人把《南方周末》的评论作为范文来进行模仿,殊不知,申论有申论的规则,不同于小说、新闻、杂文、诗歌,并不一定文字上的“好”“妙”就是高分。申论有它特定的一种内涵和特定的角度。这种内涵就是政府执政文化,这个角度就是政府的立场和角度。

  申论的本意就是“申而论之”。“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诸论的特点。它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它的功能,与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议论文或杂文完全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主要是要求考生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在这方面与策论是一致的。现代申论“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就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且提出解决办法。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的写作,要注意避免杂文性议论文重“议”轻“申”的因素,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答题时写出过激的观点,提出不切实际的举措。

  另外,辞藻华丽、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性议论文也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范围。150分钟的考试时间,用于进行申论写作的时间不会超过40分钟,一般人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大气的议论文绝非易事。这可以从文艺学中“两种语言”的理论得到解释。我们通常认为每个人都有两种语言,第一语言是在内心描述直观感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向外表达感受的语言。第一种语言每个人都有,但是第二种语言却和人的天赋有关,是作家和艺术家等人的专利,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写一篇气势磅礴的议论文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另外,杂文性的议论文也很容易写得华而不实、轻薄无物、言辞激烈,有违申论沉稳、厚重的风格。还有,撰写杂文性的议论文不容易控制好议论的限度,容易让人感觉考生是一个思想偏激、满腹牢骚的人,从而影响考试成绩。试对比以下两个样本:

  样本一:

  由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怒’了!”针对前段时间全国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某报纸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其实,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会发现,“怒”的又何止是怒江呢?深圳市民几天加不到油,怎能不“怒”;杭州市民大热天断电,空调成了摆设,可谓是“怒”“火”中烧;广州市民因为液化气大涨价而搬出了尘封已久的煤炉,不仅自己怒,还惹怒了邻里……

  他们为谁而怒?古之英豪,冲冠一怒为红颜;今之国人,冲冠一怒只为能源。试想,如果不是能源如此紧缺,谁会愿意在怒江沿岸的原始森林里大兴土木?但能源紧缺的阴影,又确实笼罩着我们,能源问题,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样本二:

  由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前段时间,社会各界针对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围绕怒江应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根源,其实是能源紧缺惹的祸。今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出现了加油难、居民区停电、工厂停工、液化气价格飞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如何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很显然,样本一有两大失误:一是《南方周末》化。文字新闻评论化、杂文化,不正规,不官方。二是字句较长,占用太大篇幅。很多好笔头的人写申论时都会觉得篇幅太小,区区1000字,根本写不出什么东西。粗略算了一下,前面这段开篇就用去了近300字——300字才开个头,后边篇幅紧自然也就难免了。样本二用语就更为《人民日报》化,很精练,符合公文的要求,简洁明了,不累赘,不拖沓。难怪有网友看了这两段文字后,总结了几点警示:(1)写申论文章要避免《南方周末》化,着力《人民日报》化。(2)写申论不是写杂文,角度是政府发言人,不是先锋新闻媒介,也不是独立撰稿人。(3)写申论不是写新闻,文字悠着点,走正步,这里不需要标新立异,不需要吸引读者注意。

  为了更加感性地认识杂文评论和申论文章的区别,我们不妨再对比以下两篇文章:

  文章一:

  少点儿雷人雷事

  做一个教书匠,尽管我们比街头的小贩风光,不用带对讲机跟城管打游击,但如果自己的家被拆迁的人围上,那滋味,比被满世界追着跑的小贩还要难受。更不消说,你还要看领导的脸色,面对越来越无心看书的学生,填越来越多的表格。

  说实在的,人过五十,过一年向下出溜一岁,没什么盼头。唯一的希望,是新的一年,少出点儿让人意想不到的雷人事。过去的一年,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强拆引发的自焚,开始让网民神经麻木,现在的强拆,干脆不劳人自己动手结束生命,径直把人打死的事儿,接二连三地出来了。

  奶粉里的三聚氰胺,已经令我们麻木了。只知道有关部门的领导出来说话,批评消费者消费洋奶粉,居然让洋奶粉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谁都知道洋奶粉比国产奶粉贵得多,国人只买贵的,不买贱的,不是由于它们贱,更不是不爱国。

  同样的雷人话,去年也有不少惊世骇俗的。质问媒体“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逯军局长,早就复职了。而宣称“只为领导服务”的警察,也只停了一阵的职。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倒是很欣赏这种实话实说的精神。真小人,总比伪君子好些。一旦有人大胆地说了,有关部门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家停职,要停,也得动动伪君子,否则,不公平。

  城管打人,一度让微博上的人们很激动,现场照片一现,骂声一片。如今,城管打人升级了。城管把警察打断腿的事,很雷人,也很无奈。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是被城管围追堵截的小贩,也学会了使用高科技,买了对讲机跟城管打游击,十六字诀无师自通,运用娴熟。如果小贩雷了一回人的话,我倒希望他们继续雷下去,虽然这种雷人,带着苦涩。

  过去的一年,学者抄袭的事,也愈见出新。但新的不是巧妙,而是粗糙。随着批量越来越大,手法越来越差的抄袭案被披露,感觉我们的学者们,怎么在满世界喊打的情况下,居然抄得越来越大胆而简单了?连造假货者都不如,君不见,无论是假造名牌,还是假造古董,手艺都愈见其高。卖假名牌的人都自豪地说,我们的牌虽假,但货不假。可是,学者却总在低劣上下工夫,从反向雷人。拜托,我们的学者,在新的一年,最好不要干坏事,真要是干了坏事,能不能也干得精巧一点?

  当然,过去的一年,最令我感到可怕的雷事,还是官二代挟特权接班。80后火箭升级的新闻,已经好些了。而公务员考试量身定制,也不稀罕了。官二代的接班,虽然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多半是在官一代各自的单位互通有无。但是,汕尾烟草专卖局的局长陈文铸,一口气把自家22个亲人都塞进自己的单位,位列要害。这个事,还是让我雷到了。忽然觉得,陈局长做的是北洋的官,他是军阀部队里的师长旅长。

  新的一年已经到了,雷人还在继续,不仅给人以娱乐,还给人以惨痛。中国人的创造力,不能只有在这个方面,才显得格外突出。雷人,雷事,组成雷的军团。尽管如此,雷人总不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在2011年里,能少就少点吧。

  ——资料来源:《新京报》2011年1月29日,B07版。作者:张鸣。

  文章二:

  网事悠悠眼擦亮 网心向背看形象

  本周,又有诸多的人和事载入中国网事的历史。无论从“最感人公务员日记”背后的万民叹惜到“我爸是李刚”的宵小嚣张,还是从“网晒账本”的勇敢探索到“风水官员”的令人瞠目,网民们或感慨或怒斥,或奚落或耻笑,嬉笑怒骂间展示的是泾渭分明的网心向背。正所谓:网事悠悠眼擦亮,网心向背看形象。

  “公务员日记”为何感动网民

  一杯茶,一张报,这是公务员的典型形象吗?这两天走红网络的帖子《睡不着,只有看着他的工作笔记一直想他》让人们改变看法。

  税成康,生前连“科级”干部都不是的普通公务员,在为地震灾区重建工作倒下后,工作日记被妻子发到网上,网友看哭了,因为“工作日记简单、琐碎、朴实,没有豪言壮语”,更因为“看到众多基层普通公务员的真实状态”。

  税成康不是异类,有多少公务员平凡勤勉地付出一生,有多少公务员在名利场外坚守人生准则。网友“zzhb605”呼吁“对公务员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看法”。网友“58.51.16”感叹:“如果公务员都这样,中国何愁不国富民强。”网友“农夫山田都不全”反问道:“‘局长日记’让人唾弃,‘思康’日记让人哭泣,现代版‘官场现形记’谁最该反思?”网友的话,令人深思。

  “风水官员”不问苍生问风水

  就在“芝麻官”日记让网友落泪之时,“风水官员”却“雷”倒众生。重庆江津一合法楼盘被叫停,当地干部竟称原因是“影响政府办公楼风水”,双方争吵的录音在网上引起围观。无独有偶,网帖又曝国家级贫困县甘肃古浪,政府花几百万元搬来“神石”,只为“石来运转”,被网友叹为“奇闻”。

  “唯物主义的干部,干着唯心主义的事”,一些地方官员执政时不信科学信风水,忘掉群众拜神仙,暴露出的是信仰缺失。网友“土豆叮当”说,如果官员能把百姓衣食安排妥当,才是真正的“食来运转”。什么时候群众的利益成为这些人最大的“官运”和“风水”,什么时候这样的“风水官员”才能销声匿迹。

  形象塑造不能靠风水,更不能靠非法的网络公关。警方近日破获一起损害商誉案,揭开了蒙牛员工雇佣“网络打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幕。利用消费者痛苦经历制造新的“不信任”,破坏的不仅是对手的声誉,更是中国乳业的整体形象。

  如此“强拆有理”,让人瞠目结舌

  “风水”争夺的是虚幻念想,强拆获得的可是现实利益。江西宜黄县官员两次投书新浪网、财新网,为被免职的书记和县长辩护,文章观点石破天惊,“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让网友“瞠目结舌”。“强拆发展观”之所以有市场,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只唯GDP的畸形发展标准。正如网友“比比西”所言,“拆”没有问题,前面那个“强”字却“违背百姓意愿,侵犯公民尊严”,也与党和政府提出的执政理念背道而驰。

  好在同一天,浙江省东阳市“民主拆迁”在网上“赞”声一片,老百姓投票选听证会代表和房屋评估公司,公开张贴认定面积和评估结果……这活生生的例子对“强拆有理”从理论到事实进行了反击,更被网友称为“中国式拆迁的希望”。而国务院法制办最近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修改完善《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更让人们可以期待,法律和制度的保驾护航,将让“强拆”悲剧不再重演。

  “裸账”诚可贵,推广价更高

  强拆能终结,公开不容易。四川白庙乡首次“一裸到底”网晒账本,已过去7个多月。晒账本的乡政府网站点击量已超16万次,是这个贫困乡人口的16倍。包括对每笔接待费用的彻底公开,白庙乡还只是一个孤本。白庙乡党委书记一年来的孤军奋战,更让网友忧心忡忡:“秋已深,天已凉……‘全裸’小心‘发烧感冒’”。不过上级政府的明确支持,网友的殷切关注,总算为瑟瑟秋风中的白庙送去了浓浓暖意。

  “全裸”财政的意义,是“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的一次有益探索。知名评论员曹景行也指出:把做法加以制度化全面推广,白庙乡的坚持才真正有意义。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

  近日,一男子驾车肇事导致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两名大一女生一死一伤,却口出狂言,“有本事去告我,我爸是李刚”。网民很疑惑:人命关天之事,为什么儿子认定“爸爸李刚”能“搞定”?若要坚定这个悖谬的信念,需要多少“例子”常年佐证?网民们“围观”事态进展的同时,也在微博中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造句大赛”。类似“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等版本瞬间被数万网友转发。

  “爸爸李刚”已在媒体上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诚恳道歉”,但网民“造句”不依不饶。一场车祸的议论,由网络发端,经媒体放大,最终演变为对“官二代”标签化的解读。正如网友“逸然绝然”所言,这种“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野蛮“人性遗传学”逻辑,导致了一代又一代人被舆论外化。 “官二代”一词害了“官二代”,值得媒体人和网络人反思。

  从“芝麻官日记”的感人至深,到“我爸是李刚”的千夫所指,网心向背泾渭分明,为政为官者当三思。

  ——资料来源:新华网,2010年10月25日。作者:章苒周劼人。

  大家可以看到,上述两文都是对2010年热点事件的盘点、评论,但风格迥异,旨趣不同。《少点儿雷人雷事》语言犀利风趣,表达个人情绪,抒发个人看法;《网事悠悠眼擦亮 网心向背看形象》则以小见大,由小事情论大问题,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深刻简明,一语中的,颇有深意。后者的思路和表达,正是考生朋友要关注和学习的。

  焦点六:学术论文VS申论

  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刚毕业不久或者还是应届毕业生。写申论文章时总想深刻、深刻、再深刻,恨不得在申论考试中实现理论创新。这种思维是致命的。申论的思维和学术的思维完全是两种思维,我们写学术论文的思维是怎样展开的呢,概念、判断、推理。申论的思维逻辑则是表现、原因、对策。写申论不是写论文,少论证为什么,多说怎么做,不是每个行为都需要说明理由。

  正是两种思维的这种区别使很多高学历考生在申论考试中失去了优势。经常流传的一句话:“考公务员,博士考不过硕士,硕士考不过本科,本科有时候考不过专科。”这是为什么?因为学术思维对高学历考生的束缚太大了。笔者有一个专门研究危机管理的博士朋友,他参加了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的就是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也就是如何加强危机管理的问题。看完后,他自我感觉良好,成绩出来后,申论只有38分。为什么呢,他在写申论文章时把博士论文的概要写进去了。比如,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源有两个,在材料当中一是社会性的矛盾,一种是自然灾害。而他写成了内生性的根源和外生性的根源。阅卷老师自然是看不懂的,也只能给他38分了。无独有偶,2007年的国考,又有一个土地经济专业的博士在网上抒发了他的困惑和郁闷:“我的申论竟然只有45分,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诧,也导致了我基本上应该无缘复试了。要知道我的博士研究专业就是土地经济,论文方向就是中国城乡土地所有制转让问题。申论我甚至是提前交卷的。字迹工整,全篇没有一处涂改痕迹。所以很受打击。郁闷是难免的,因为我对申论的估分在60左右,也因为我在申论中所写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博士论文和在国内外发表文章的浅显缩写版,并且有意识地以政策研究室小职员写报告的心态和文字来行文的。”

  考生朋友要明白,学术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它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大量理论知识,并对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论考生中,在校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习方式的影响。但是,大家一定要转换思路,将自己定位于准公务员的角色,强化自己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模拟机关工作情境,将自己的知识积累、培训锻炼和社会实践所形成的能力统一到考试中来,内化为应试的核心能力。

(编辑:海南华图)

备考图书
重磅资讯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公告考试内容及获取报考资料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海南华图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识别左图公众号二维码
每天掌握最新考试资讯
近期活动推荐,专业客服答疑
咨询问题?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何时出?

历年笔试分数?如何备考?

笔试课程   怎么报班?

历年试题怎么领取?

立即咨询
2020年海南公务员考试职位查|职位查询|职位检索
华图官方微信 海南华图微信 加:hnhtsydw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首页 APP下载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15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